首届中国·太行教师教育高峰论坛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础教育强师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2-05-18 查看次数:
2022年5月15日上午,“首届中国·太行教师教育高峰论坛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础教育强师研讨会”在我校举行,这是我校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太行分中心揭牌后举办的首次教师教育高峰论坛,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由肖士恩副校长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荀渊教授在《当前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反思——教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重建》主旨报告中,从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反思和教师教育的理论反思出发,指出当前存在教师教育研究的政策导向较为显著、教师教育研究的学科导向逐渐显现、教师教育研究的问题导向较为普遍等特征。基于赫尔巴特、杜威等人关于道德哲学、实践哲学与教育学、教师职业关系的理论主张,提出了高质量教师发展的路径:将指向自我完善的真正的通识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首要的必须的教育,将道德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通识教育的首要的必须的内容,将教师知识的习得置于其生命历程的意义上,而不是停留在普通职业的层面,引导教育教学智慧的生成而不是专注知识、技能的训练才是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旨。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叶忠教授在《师范类专业布局与师资供需匹配优化》的主旨报告中,立足《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目标任务,分析了师范类专业省域布局与基础教育师资省域需求。提出基础教育师资供给与需求总体布局存在的问题:一是数量上按编制供过于求,但按生师比的教育需求而言,师范类专业布局总体上呈现区域不均衡现象,基础师资需求并没有真正得到满足,近2/3的省份存在教师缺口;二是质量上资源稀缺决定永难满足,高质量、特色师范类专业点分布仍相对集中于东部发达的省市,现有师资结构上学科、区域发展不平衡,各省份差异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提出了师资优化的对策,一是师资匹配优化的关键是提升教师地位、按规律配置教师;二是全国一盘棋,适度扩大东部地区师范专业和培养数量,特别是高水平院校的培养规模,弱化虹吸效应;三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师范专业要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特别是学历提升与继续教育水平的提升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胡艳教授做了题为《生命历程视角下的乡村卓越教师成长》的主旨报告。胡艳教授以规范的研究范式思路,从现代乡村教师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为出发点,以生命历程理论为视角,基于一定时空中的生活、生活时间性--时机、个人能动性、相互联系的生命四个原理的基础上,以典型乡村教师个案研究为例,分析了乡村卓越教师成长的因素:社会环境、国家政策是影响教师发展的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个人能动性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发展的支持性制度是教师发展的中介力量;重要他人和成长机会是教师成长的助力;而来自家庭的力量是教师成长的精神基础。
肖士恩副校长主持研讨会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荀渊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叶忠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胡艳教授